最近的热播剧《小欢喜》,
在几天前迎来了大结局。
这部电视剧着眼于
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,
讲述了许多真实而又现实的故事。
其中,
引起编编注意的是:
《小欢喜》中刻画了一个艺考家庭,
第一次将艺考生与艺考家庭的
抉择与艰辛,
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,
引发了许多艺考生与家长的共鸣。
儿子方一凡不着调
又渴望自由,
在距离校考只剩两个月时,
突然说自己要参加艺考,
起初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。
因为他的知识分子父母知道,
艺考并不是像大众以为的这么简单,
也不是一条所谓的捷径。
↓
▲
百分之零点五的录取率,
已经不只是千军万过独木桥的水平了。
备考专业课与准备文化课之间的矛盾,
导致艺考生一旦校考失利,
就很有可能会成为炮灰。
▲
方一凡觉得自己的天分还可以,
可以凭运气一试,
但方母也点明了一点:
还有更多有天赋又努力的孩子,
早早就开始准备艺考了,
他们付出的更多。
▲
艺考的偶然性很大,
不确定性也很多。
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
依靠的就是专业课的真才实学,
与普通高考其实并没有区别。
如果要把艺考作为上大学的捷径,
风险其实很大。
但最终,
方一凡的坚持还是打动了父母。
在最后,
他没有成功进入他梦想中的北影,
但是也通过努力
进入了南艺,
成为了一名音乐剧专业的学生。
不过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,
带给观众们的还是一个美好的结局。
现实中艺考的艰辛,
我们美术生的体会就更深了。
在艺考路上,
大家经历了许多困难:
艺考政策的大幅改革,
“艺术升”事件,
对文化课要求的提高
……
还承受了很多偏见:
来自父母殷殷期盼的压力,
身边人的不理解,
还有普通大众们对艺考的不了解
……
甚至连人民日报之前对于艺考热的时评,
都令人内心复杂……
人民日报点评原文如下
▼
人民日报:
“重专业、轻文化”,
导致部分考生视艺考,
为进入高等学府的“绿色道”,
或迅速成名的捷径。
这句话
让编编想起了
我们美术生时常用来自黑的一张图
▼
其实对于美术生来说,
“重专业、轻文化”是对于院校录取的一种适应,
这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事情。
很多院校招生公式中,
专业1分抵得上文化10分,
在这样的情势下,
美术生自然多关注专业课。
而且专业课就真的这么容易学吗?
素描、色彩、速写就这么容易吗?
很多文化生自嘲辛苦,
见过凌晨4点的XX城市
作为美术生,
这却是常态。
因为是常态,
所以我们不屑发票圈让人知道~
人民日报:“由于高中教学与“艺考”不能有效衔接,一个巨大的艺考培训市场应运而生,但存在行业垄断、恶性竞争、干扰院校招考正常秩序等乱象,破坏了艺术类专业招生和培养的健康生态。”
高中教学与“艺考”脱节,
艺术生才是最大的牺牲品。
学校里不设置专业课教学,
只能去画室集训。
一年艺考,花钱如流水
还要被打上“富二代”的标签。。。
我们不是有钱,
我们只是无可奈何。
只有美术生自己知道:
买完画材的自己,穷的连外卖都不敢点;
丢了一块樱花橡皮,就可以难过一天。
编编希望,
高中教学可以对艺考公平以待,
让每一个有学艺术的孩子,
都可以不用顾虑家里经济情况,
开开心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。
编编希望
像《小欢喜》这样的文艺作品,
能够越来越多,
让越来越多的大众了解到,
艺考的真实情况,
理解我们艺考生的艰辛。
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,
我们美术生可以开开心心
无忧无虑的学美术~
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